当前位置:主页 > 生活 > 感悟 > 父亲节讲章:慈父的等待

父亲节讲章:慈父的等待

作者:仰望星空     来源:未知 时间:2015-06-21 20:40 奉献支持
微信订阅号:




欢迎弟兄姊妹将我们的微信内容分享给朋友们。

如果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请推荐给身边的弟兄姊妹。

我们的微信号:meirijidujiao





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到了,我本周主日准备的讲题是:《慈父的等待》。毫无疑问,我选取了大家熟悉的新约圣经路加福音十五群章中“浪子回家”的故事。

  在金壁辉煌的冬宫,我被一巨幅油画震撼,那就是伦勃朗的《浪子回家》........

  路加褔音十五章被称为“褔音中的褔音”(Gospel within agospel),浪子的故事这个比喻是耶稣所说的比喻中最伟大的一篇,这段经文被穆瑞(George Murray)誉为:“是人间最足以表达天父慈爱,也最能感人的故事。”着名小说家狄更斯(Dickens)评论说:“这是短篇故事中最精美的杰作。”法国批评家李南对路加福音的评价: “世界上最优美的着作”, 许多伟大的美术作品、戏剧、雕刻、音乐、小说取材于耶稣讲的这个比喻,甚至说“上帝死了”的哲学家尼采也多以此为主题来创作、阐述。

  这段经文传统的标题是浪子的比喻, 由于是纪念父亲节,我将讲道的重心放在了那位慈父身上。史怀哲(Edward Schweizer)称那位父亲为“无力又全能的父亲”(the powerless almightyFather)。这正是天父的慈爱。

  记得去年为了纪念二十年前在苏联坐 l a o的日子,我有了俄罗斯宣教之旅,利用服事中空下的时间,我去了一些少年时想去的地方,在金壁辉煌的冬宫,我被一巨幅油画震撼,那就是伦勃朗的《浪子回家》。记得英国的美术史学家肯尼斯·克拉克曾写道:“亲眼看到这幅作品的任何一个人,都会称赞这幅作品是曾经被创作出的最伟大的作品。”我完全同意。而十分幸运在原作前站了半个小时,于是有了今天的信息。

  我对伦勃朗的喜爱除了他绘画技巧外还有他的画作的思想,他的作品大多与圣经有关,而他的表现手法多以明暗对比来表现主题,可谓“以黑暗来绘成光明”。

  我曾在巴黎卢浮宫中看到过伦勃朗的两幅被认为光暗代表作的画《木匠家庭》《以马忤斯的晚餐》,也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看到伦勃朗另一巨作《夜巡》,但没有一幅会比这幅《浪子回家》令我震撼。就凭这幅画,冬宫就没白来。(谢谢圣彼得堡改革宗神学院的孙弟兄,起早排了二小时队为我买票,感动。)

  《浪子回家》以一个大家门户的前厅为背景,画中的老人已是风烛残年,疲弱的视力已不能帮助他更好地辨认面前的情景,他伸出双手接受失而复得的儿子,那双颤动的手在儿子的背上抚摸着,生命的源流在那儿奔涌着。衣衫褴褛的浪子身上留下了流浪的印记:他挥霍尽了向父亲索要的资材,时逢歉年,受雇为人放猪,食不果腹,饲料充饥尚求之不得,遂念及家中无尽的好处,回家跪在老人的面前,说道:“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,从今以后,我不配称作你的儿子。”(路加福音15:21)

  伦勃朗(Rembrandt 1606~1669)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,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。伦勃朗是继达芬奇等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之后,欧洲美术史上又一位具有崇高地位的艺术家。伦勃朗留下的作品包括约600幅油画、350幅蚀刻画和1500张素描。

  “浪子的比喻”这段经文出自路加福音第十五章。是耶稣所讲的三个比喻故事中的一个(前两个比喻是迷羊的比喻(15:1-7),失钱的比喻(15:8-10));浪子的比喻中的小儿子,指的正是这些税吏罪人,他们的确是得罪了他们的天父。但是当他们悔改,并且来靠近耶稣时,耶稣并没有因他们的罪而拒绝他们,反倒是接纳他们。而当文士与法利赛人看见耶稣接纳这些罪人时,却是自以为义地来议论耶稣,就像比喻中的大儿子一样。

  当时的背景是有很多税吏和罪人来听耶稣讲道,但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却在一旁指指点点,议论纷纷。因此耶稣就对他们(也就是这些罪人以及文士和法利赛人),一连讲了三个比喻,分别是15:4-7失羊的比喻、15:8-10失钱的比喻,以及15:11-31浪子的比喻。

  按照旧约律法的规定(申廿一16-17),如果一个家庭当中有两个儿子的话,那长子可以得到两份,小儿子可以得到一份,也就是家产的三分之一。而犹太人分家产的方式和中国人很像,分为两种方式:

  (1)当父亲过世,就按照律法规定比例,来进行分配。

  (2)父亲在世时就预先分配。但是儿子只能够使用分配到的产业,但是不能够变卖,以免父亲被遗弃。

  依照近东的文化,若有父子数人出现时,总是辈份低的小儿子先说话,这比喻也一样。但小儿子的要求却震惊了当时的听众,因为儿子在父亲健在时要求分产业,就等于要父亲死。

  看起来,这个小儿子好像很合理,因为他是根据第二种方式来要求他应得的权利。事实上,第二种方式是由父亲主动来做,而不是儿子出面要求。换句话说,小儿子的这个举动根本就是咒诅他爸爸早点死,但是这个父亲的反应却是就把产业分给他们。

  王老四在参观冬宫

  这个比喻共有五个层次:

  第一个层次:小儿子从父亲手中拿到财产却远离了父亲的面。(15:12-13a)

  依照犹太律法,若父亲年老力衰,不想再经营产业,可将三分之二分给长子,三分之一分给次子,但要出于父亲的意愿,并且在他生前,实际的权利还是属于父亲的,儿子没权利变卖产业,而小儿子竟然变卖了,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。而这父亲竟然允准又宽容,除了像史怀哲一样的称这父亲为“无力”(powerless),我们实在无以名之。

  小儿子“就把一切所有的收拾起来,往远方去了”。“收拾”在原文有整理、聚集的意思,在当时社会,家中主要的产业多半是以牲畜、田地或者是房子等等为主,因此这个小儿子必须将所分得的财产变卖,换成现金,才分完财产没几天,他竟然就能找好买主,把分得的产业全部处理掉,显然他早就计划好整件事,他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独立了,他需要更多的自由,因此他选择往远方去。他到财产却远离了父亲。今天,这样的故事仍在重复上演,中国的“啃老族”与小子如出一辙。

  第二个层次:小儿子放荡堕落了(15:13b-16)

  小儿子得了产业变卖的钱,就离家,到遥远的地方。这正说明了罪的力量就是使人远离上帝,人若没有上帝就没有什么不可做的。他在那儿非但没有照一般犹太人将本求利的去赚取收入(参路19:11-27,太25:14-30),因为再也没有人会约束他,所以他就毫无顾忌的花天酒地,吃喝玩乐,挥霍无度,放荡度日,彻底的迷失了。财产终于花完了,他失去生活的方向,失去钱财,他的放荡似乎也祸延该地-严重饥荒来到,他就一无所有了。窘境逼着他去做犹太人认为最卑贱、被厌恶、被咒诅的工作---看猪。对犹太人而言,吃猪肉已经是违背律法,更何况是去养猪,不仅如此,他实在很饿,甚至饿到要和他所养的猪去抢食物,结果还没人愿意给他。

  小儿子工作低贱,若还能果腹,也就将就着做吧!但连这最卑微的期待也落空了,他落魄到连猪都不如。他现在的状况,归纳起来就是:身体得不到基本的温饱;心是远离家庭的爱;灵也不能亲近神。简单的说,就是彻底的绝望。面对绝境,除了自我了断,就只有悬崖勒马一途。离家的尽头,有可能就是回家的起头。

  耶稣只以简单的点出转变的时机,接着,彻底的自我省察和觉醒就出现了。他认清了自己的有限、败坏、身份和父家的丰富,而心灵耶稣说到这里,不知打动了多少税吏罪人的心,他们或许淌着眼泪,细想过去的种种不是,渴望着耶稣快快的说下去。

  第三层个次:可喜的是小儿子的悔悟(15:17-19)

  小儿子全人的回家旅程开始了。圣经上说:“他醒悟过来!”他想起他还有一个父亲,他的父家是何等丰富。他知道自己不是完全绝望的,因此他决定悔改,回家向父亲认错。他不敢期望父亲能重新接纳他,只求父亲愿意同情他,让他在家中当一个雇工,换得温饱就好。在犹太人的家中,雇工是没有任何地位的,仆人虽然是服侍主人,让主人差遣。当这个小儿子想好要和父亲说的话之后,他就出发回家。

  第四个层次:慈父的拥抱与赦免(15:20-24)

  小儿子回家的路就像离家的路那么遥远,正迟疑间,却被日日依门而望的父亲看见,父亲在离开家里还很远的地方,显然这个父亲是日夜盼望这个孩子早日回来,顾不得老态龙钟,竟奔向前去,紧紧的拥抱衣衫蓝褛,一身疲惫和泪眼纵横的儿子,不停的亲吻他。儿子悔罪的话,似乎已被欢喜淹没。

  他迫不及待的吩咐仆人:“赶快拿最好的衣服给他穿上,拿戒指给他戴上,拿鞋子替他穿上,”(15:22)这是不可思议的事,穿新衣、戴戒指、穿新鞋,这些都是赦免和恢复儿子身份和自由的行动。

  接着又说:“把那头小肥牛牵来,宰了,让我们设筵庆祝!因为我这儿子是死而复活,失而复得的。”(15:24)杀牛可不是小事,是为家庭和仆人们的筵席准备的。杀那么大的动物,最主要的是要邀请全村的人来参加筵席。”贝利的说法更合乎耶稣教训的社会意义,就是使罪人回到社群里,让社群接纳回家的浪子。

  这一切完全出乎小儿子的意料之外。如果我们比较18和21节,他本来只希望能获得父亲的同情,然后看看能不能当个临时工,换得温饱。但是他父亲竟然赦免他,重新接纳他作儿子。

  第五个层次:大儿子的愤怒和不平(15:25-32)

  如果故事就在这里结束,那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。但是这个比喻还有另外一个角色,就是大儿子。在第一次介绍:“某人有两个儿子”(路15:11)后,到15:25-32才出现,而且一出场就让我们看见他是辛勤在田间工作的人。他很尽职,很可能也颇受邻里敬重,相对于离家的浪子,他实在是父亲晚年最大的安慰和依靠。

  他回来,离家不远,听到许久以来没听到的音乐和跳舞的欢乐声,他惊讶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。照理,家中有大事发生,直接问父亲是最妥当的做法,他却叫一个仆人来问,当仆人说他的弟弟已回来,老主人因他无痛无病的回来,就宰小肥牛,邀邻里一起庆祝时。他非但没因此而沾染一点快乐的气氛,反而义愤填胸,不肯进家门,更别说一起庆祝了。

  从一开始他弟弟要求分家产时,他并没有出面劝阻。而当他弟弟变卖家产,远走他乡时,他也没有采取任何阻止或是挽留的行动。而当他父亲主动过来劝他的时后,他甚至称他弟弟是“你这个儿子”(15:30)。对他而言,从过去到现在,他根本不在乎他有这个弟弟。这就象我们看到我们不喜欢的人信主后发出的“你有什么资格信主”一样。

  而父亲看见,就主动的出到门外来劝他。但大儿子却不明白。他的反应却是“生气,不肯进去”。 贝利说:“假如父亲在家里等,他将有另一个奴仆。假如他破碎自己,屈辱的向他流露父亲的爱,这孩子将会看见并明白。他这么做,这父亲将拥有的是儿子”。

  大儿子的埋怨和耶稣另一个比喻中到圣殿祷告的法赛人类似(路18:11-12),行为上看不出错误,心却像奴仆般远离父亲,没有自由。未曾离家,反而回不了家,没有违命,反而不知顺服。而父亲主动出来,向他表明:“我所爱的儿子啊!你常跟我在一起,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。”(15:31)目的就是要他真实的回家,回到兄弟、同胞之爱的家,回到赦免和喜乐的家,回到地上,也回到天上的家。

  在这里“父亲的爱使得回家成为可能,是爱指出回家之路。”也是父亲的爱让无力的父亲成为全能,史怀哲确实把握了从无力到全能的关键, 那就是爱。而上帝的全能就是祂可以成为破碎的、卑微的人。在大儿子的内心当中有很深的不满和怨恨,他觉得父亲是不公平的。他不懂为什么他为了这个家劳心劳力、做牛做马,却得不到父亲的肯定,但是这个坏事作尽的弟弟回家,父亲却是欢迎他?

  第六个层次:父亲的解释

  父亲首先对他说:“儿啊!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。”父亲提醒他,他在家中的身份是儿子,家中一切的产业都是属于他的,他可以自由的运用。接着他的父亲向他解释说,而且强调是“你这个兄弟”,是“死而复活,失而又得的”,所以全家应该为此高兴快乐。

  其实这个大儿子正是另一个浪子,虽然他住在家里,每天为这个家忙碌操劳,但是他的心却是远离这个家;虽然他为这个家付出许多,而且从来没有违背父亲,但是他却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是他父亲的儿子,反而是把自己当作雇工看。他只在乎自己为这个家所贡献的一切,却忘了他可以继承产业、可以拥有这一切,并不是因为他的努力,而是因为他是他父亲的儿子。

  “浪子的比喻”这段经文首先让我们看到,天父对人类的爱超过一切。“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,为我们众人,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?”(罗8: 32)父亲爱儿子,甚至超过一切。自己的一切,面子、伤害、钱财的损失,比较起来,都不重要了。这是大儿子所不能理解的。他心想小儿子不配,小儿子自己也觉得不配。父亲却用超乎一切的爱来爱他们。就象我们的天父爱我们。

  在这个比喻中,这两个儿子正好是两种不认识恩典的典型。当小儿子悔改以后,他认为他没有资格当他父亲的儿子,所以他希望用自己的方法-希望获得父亲的同情,在家中当个没有身份地位的雇工。而这个大儿子就在父亲身边,却是只想倚靠自己的努力,来获得父亲的肯定。有时我们就像这个小儿子一样,只知道自己不配,但是却不知道天父乐意施恩怜悯我们;但是有时我们却像这个大儿子,明明就活在上帝的恩典中,却仍然凡事想靠自己的努力。

  其次是“和好”,就是“双方恢复正确的关系”。在这个比喻当中,父亲主动与小儿子和好,因为他让这个小儿子恢复他原有的身份,以及与父亲的关系。当大儿子生气不肯进去时,同样是这位父亲主动出来,但是他不是责备,而是劝他,不仅是劝他与弟弟和好,同时也提醒他应该和父亲有正确的关系。虽然比喻的结尾是父亲所说的话,但是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提醒却是十分清楚:“与这些被天父所接纳的税吏、罪人和好”。

  保罗在以弗所书第二章13-16节中,对于和好有相当深入的说明:“你们从前远离上帝的人,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,靠着他的血,已经得亲近了。因他使我们和睦,将两下合而为一,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;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,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,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,如此便成就了和睦。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,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,与上帝和好了。” 




百度分享



奉献支持


本站的所有音乐,讲道,视频都是自行上传,我们需要一些资金来维持庞大的服务器空间和带宽的支持
由于多数弟兄姊妹经济都很紧张,请大家凭感动和个人能力奉献!我们相信主定会预备!我们从未也决不会主动联系各位肢体请求捐助,请弟兄姊妹们知悉。
支付宝扫码奉献 :




上一篇: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已       下一篇:说“阿们”也要有节制 打印文章    责任编辑:admin

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

网友评论Comments
footer logo
About Us ┊ 关于我们 ┊ 法律声明 ┊ 广告服务 ┊ 事工团契 ┊ 网站地图 ┊ 奉献捐助 ┊ 网站公告 ┊ 联系我们 ┊ 本站信仰

本站杜绝一切基督教异端信息,更杜绝一切违反国家法律、规范的文章,如有相关基督教歌曲、讲章、讲道视频等信息因收集整理中疏忽而不符合圣经依据,不符合国家法律、规范,请告知我们删除 技术QQ:1091852 基督教华人网 2001 - 2019 版权所有 服务事工QQ:497308408



友情链接: 360安全网址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