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山宝训 (太5:1-7:29; 可3:13; 路6:17-49)


注∶详细的注解请参考周天和着 "山上宝训的研究" 香港:道声,1984.

马太将耶稣的教训归纳成五大段,安插在各种叙述经文之间(注一)。关于登山宝训的文学风格,新约学者汉德(A.M.Hunter)(注二)用三个P字母来说明∶ Poetical(诗歌式),Pictorial(景像式),Proverbial(箴言式)。

汉德也提出这耶稣登山宝训的"创新性"提出三方面的看见∶

 一. 耶稣有独到的眼光,鉴定何为最基本的道德。
 二. 耶稣的登山宝训着重人的内心。
 三. 耶稣的登山宝训显示一种"普世性"的伟大意义(注三)。



论八福 (The Beatitudes) (太5:1-12;路6:20-)

耶稣是「上了山」,坐下来,讲完后就「下山」(太 8:1)。路加记录说耶稣到山地去,整夜祷告,设立十二使徒,下了山,站在平原上,然后却是述说"四福和四祸"(路6:17-26)。相信这是出于马太和路加对各自所收集资料的编排秩序;马太有意把所有耶稣的伦理教训摆放在一起看。登山宝训的内容多是关于一些生活伦理原则。相信是针对当时的信徒而讲。从内容来看,这宝训含有以下的性质:

 一. 旧约律法是基督国度正式法典的背景(太 5:19),
 二. 宣告耶稣来到世上是要成全律法(太 5:17), 关注的不只是外表的行为,也看重里头的动机(太5:27-28;6:1-6),
 三. 确立了公义和完善的标准(太 5:48)。

「许多的人」指明耶稣的教训是“普世性”的。

第一福∶「虚心」原文是“在灵里贫穷”,是指那些受因难而需要神帮助的人(诗37:14;40:17;69:28-29,32-33;赛61:1;66:2)。 路6:20是用「贫穷」,引用自赛61:1(路 5:17)。可见两位作者都是取自旧约的观念。"在灵里"说明不是依靠物质的帮助。

第二福: 和路加的第三福、第一祸、第三祸含意相似。相信「哀恸」是指受逼迫或受压制的人,因此得安慰(赛 61:2)。

第三福: 「温柔」原文是"谦卑",与赛61:1含意一样。「地土」是指神的国所在的土地。可见第三福和第一福是平行对句;「虚心」等于「谦卑」,「天国」等于「地土」。都是回应赛61:1。

第四福: 这里似乎是回应赛55:1;61:3;49:10。指喜好追求神公义的人。

第五福: 「怜恤人的」是"施慈悲的人"(诗18:25;cf.路6:36)。

第六福: 这是引用诗24:3-6的教导; 手洁心清的人才可以朝见神。

第七福: 「使人和睦」是指那些"以善制恶"的人。「神的儿子」是指真以色列人(申14:1;何1:10)。

第八福: 这里似乎是指当时教会中已有逼迫的事在发生。

-------------------

注一∶这五大段耶稣的谈论是: 1. 登山宝训(太5:1-7:29); 2. 差遣门徒(太10:5-11:1); 3. 天国比喻(太13:1-53); 4. 教会规章(太18:1-19:1);5.审判的话(太23:1-26:1).

注二∶A.M.Hunter,"Design For Life" (London:SCM,1953).

注三∶同上书页24-26.

这八福都以μ(μακαριοι有福了)来作押韵开始。前四个和后四个都有36个字(按照希腊文圣经)组成∶成为一篇平衡的两部诗歌。前四个是关系门徒受逼迫的情景,后四个关系门徒在逼迫中的道德行为。

十一和十二节是特别指那些受逼迫的人而说;由「他们」这第三人身称呼转了「你们」这第二人身称呼;有意对着一班门徒而言。有学者相信这是在八福以外的“第九福”。



作盐(太5:13;可9:49-50;路14:34-35)

这里耶稣教导门徒怎样在一个困难的环境中作见证。马可,路加以盐的比喻应用在不同的情况。

盐本含有调味、洁净、保存,作肥料的功用。可9:50用在「使人和睦」方面。路加用在形容作门徒质素方面。马太用盐与光来代表门徒本身。



作光(太5:14-16;可4:21;路8:16;11:33)

马太以光来代表门徒。之前他曾引用旧约说耶稣是光(太 4:16)。整个重点还是在于宣教。

马太也把这谈论指明门徒应有好行为。

相信马太应用盐与光的比喻是关于宣教。指明信徒应该身体力行耶稣的教训和勇敢的作见证,让世人看见,成为好榜样,因此荣耀上帝。



耶稣来成全律法(太5:17-20;路16:16-17)

「律法和先知」也就是希伯来圣经的前两部,这也可能包括或代表整本圣经。

「成全」通常是指完全先知的预言。这里可能指耶稣要把律法和先知的话完全或真正应用出来。

「我实在告诉你们」(原文“Amen"阿们)在马太中出现31次,马可13次,路加6次; 是福音书作者常引用的语句,这必然是耶稣常用的语句。约翰却是「我实实在在的告诉...」。「实在」原文是"阿们"。

「一点」在希腊文说指ι(最小的一个字母),「一划」在希伯来文是指 ',都是最小的字母。犹太人抄写圣经时极其小心,一点一划皆不可少。抄完后,还要一段段用来比长短,稍有出入不同,就要毁掉。说明圣经的绝对权威。福音书作者也有意说明耶稣的教训如圣经一般的重要。

「文士和法利赛人」应是一个统称。他们是犹太人中最尊重律法的一群。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(Josephus)说,∶「法利赛人自认比其它人更虔诚,对律法的解释也更正确」(Jewish War 1.5.2)。施伟则(Schweizer)(注四)说∶「法利赛人对上帝的律法严格遵守∶除了当纳的一切税项以外,他们把收入的十分之一捐作慈善事,他们宁可毫无抵抗地被杀,也不愿破坏守安息日的诫命,他们为了保全他们的圣经遭受了最可怖的殉道...」



太5:21-48(可9:43-48;10:4,11-12;11:25;路6:27-36;12:57-59;16:18)

这里有六个相对的说法去阐明何谓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。有六个相对的说法是因为有六个特别的开头语∶「你们听见XX话说...只是我告诉你们...」(太5:21-22,27-28,31-32,33-34,38-39,43-44)。

---------------------

注四∶Schweizer,"The Good News According to Matthew" Trans. D.E.Green (London:SPCK,1976)页109.



论仇恨(太5:23-26;可11:25;路12:57-59)

谈论杀人与怒气。引用第六条诫命「不可杀人」(出20:13;申5:17),间接引用「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」(民 35:12)来作讨论。然用把这教训应用在基督徒的身上,说向弟兄动怒的也难免这样。

「拉加」是亚兰文,「魔利」是希腊文所翻译的「拉加」; 都是指"蠢材"。公会是犹太人的七十二人审判团。

「地狱的火」是指苦难之地。原是指耶路撒冷后山谷的梵垃圾堆,那里的火长久不灭。旧约时代这地方就是欣嫩子谷(代下28:3;33:6); 是献活人祭假神(摩洛)之地。

接下来是两个例子说明怎样借着和好来减除怒气。「献礼物」是遵行圣殿的规矩,在讨神喜悦之前,最好是去和被你得罪的人和好。

「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...」是说当还有机会的时候。「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...」说明如果没有和任何一位弟兄和好,就不能进天国。



论奸淫 (太5:27-30;可9:43-48)

引用第七诫命「不可奸淫」来作讨论。

这里的目的是说明弟兄若对妇女起“淫念”就是犯奸淫。

「若你的右眼...若是右手...」是用来形容犯罪的严重性,也吩咐要严厉的克制自己。



论离婚(太5:31-32;可10:4,11-12;路16:18)

谈论奸淫的事也很自然牵连到离婚的事。这里的目的似乎要说明耶稣"反对"离婚,就算有离婚,也应该遵照正确的律法。这说明作丈夫的应慎重的关心到离婚的事。关于离婚的事的讨论,见太19:3-12。

按摩西的律(申24:1;9:7-8)是因为人们不能遵守神的律法,因此摩西才批淮离婚。神原本设立婚姻的旨意是要把男女放在一起永远享受神的恩典。「淫乱的缘故」是指婚姻以外的性行为。



论起誓(太5:33-37;见雅5:12;太23:16-22)

引用来自申23:21-24;出20:7;利19:12;民30:2。摩西的律法是淮许人起誓。但后来的犹太人就随意使用许多的起誓,并且起假誓来逃罪。这里的目的是指明真的事情并不需要起誓来决定。也教导门徒所作所为要有真的信实,不必用起誓来证明真假。

指着耶路撒冷...指着头...是当时犹太人起誓的传统习惯。



论爱仇敌(太5:38-42;路6:27-28,29-30,32-36)

使用两个对句写成。教训的目的是「不要与恶人作对」或「要爱你们的仇敌」。

「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」引用自出21:24;利24:20,申19:21。以下是三个平行句子:

有人... 右脸 ... 左脸...

 有人... 里衣 ... 外衣...

 有人... 一里 ... 二里...

结论: 有求你的...不可推辞。当时的罗马军人拥有权力叫非罗马人为他们抬东西走一哩路。



论爱邻舍(太5:43-48)

「当爱你的邻舍,恨你的仇敌」引用自利19:18。这是犹太人的美德。通常犹太人皆会帮助邻舍或是同村的人的需要。耶稣在这里所指的邻舍比犹太人更超越,路加特别指明耶稣所指的邻舍包括了所有有需要的人,当然包括外邦人(路10:25-37)。仇敌可能是指"逼迫教会的人"。耶稣的教导超越旧约爱的律法,并且要爱仇敌。

神叫「日头照好人,也照歹人...」说明神的爱和恩典。

太5:48可以说是这六个对句的结论。

是引自申18:13和利19:2。这一句话指明耶稣把旧约的教导带到真正的终点;像神一样完全。

太6:1-7:27

按太5:20-48,耶稣是在谈论门徒的义应该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。现在他继续谈另一种的义; 太6:1的「善事」在原文是"义"。犹太人认为作善事就是明显的行义。

太6:1-18

接下来是谈论犹太人三个最主要的虔诚操练功课∶祷告、禁食、施舍。每个都以「的时候」开始,提起「假冒为善的人」,并指明说「他们已得了他们的赏赐」,也就是世人的称赞。



论施舍(太6:2-4)

施舍的事是犹太文化所提倡的。耶稣不是反对施舍,而是反对"吹啦叭"式的施舍。

「假冒伪善」是指一戏剧中的“装假演员”。

「得了...赏赐」是说已得了世人所给的荣耀。那从天父而来的赏赐就因此而没有了。

「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」是一种象征式的形容,说明不必要去记得所施舍的。



论祷告(太6:5-15;可11:25;路11:1-4)

在会堂里,祷告是由主领人带领会众站在圣坛前祷告。在中午,当圣殿献祭时,就会发出呼喊声叫众人祷告,犹太人将会站在路边祷告。

耶稣没有反对站在路上祷告;他反对「站在十字路中间,又故意叫人看见」的祷告。

接下来耶稣就用例子说明怎样祷告。

「进屋...关上门」引用自赛26:20。外邦人(各希腊神教徒)认为要使神听到你的祷告,就要尽可能把越多神的名字先提出来。门徒只需奉一位父神的名祷告就可以了,而且词句也可以像以下那么简单:



主祷文

主教导人的祷告就好象犹太会堂的Kaddish祷告,是在每个聚会结束时的祷告; 当中有一句是「愿人都遵你在世间大而荣耀的名为圣,因你按着你的旨意而成就。愿你的国降临」。路加记录主祷文是因为施洗约翰教导他的门徒祷告,而耶稣的门徒也要耶稣教他们祷告。

「我们」也说明这祷告是教会的公祷。

主祷文中共有七个要求; 路加没有第五和第七个要求。马太的主祷文是由一个开头句加上三个双语句组合而成。

1. 我们在天上的父,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。
2. 愿祢的国降临。
3. 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。
4. 我们日用的饮食,今日赐给我们。
5. 免我们的债,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。
6.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。
7. 救我们脱离凶恶。

在原文,这些句子是以诗歌体形式组成; 易读易背,多是用在崇拜仪式中。

「我们在天上的父」是使用希伯来话或亚兰文祷告时的第一句话。

「尊你的名」是对神的敬畏和服从 的旨意; 因此准备 的国降临。

「你的国降临」就是说明神的旨意或主权施行。

「旨意...行」 (路加没有这一句) 说神在人类历史中继续工作。

「日用的饮食」由向神的要求转向人自己的要求。

「今日」(马太),「每一日」(路加)是亚兰文的"今日和明日"的意思。

「免我们的债」亚兰文的“债”常用来指“罪”,因此路加用「罪」。

「试探」犹太人的祷告中常提起说不致引他们进入罪。

「凶恶」或「恶者」可能指魔鬼或恶人的逼迫。

接下来是以"荣耀颂"来作结束。路加没有记录这一句。(见代上29:11).

太6:14-15节似乎不适合这里的谈论。要补充较前使用「债」这字并不可以完全表达「罪」的意思。



论禁食(太6:16-18)

犹太人在特别的节日常有禁食,一些人也常在平日(星期一和四)有禁食。基督徒也常在星期三和五有禁食(Didache 8:1)。耶稣并不反对禁食,而是指责「假冒为善」「故意叫人看出」的禁食行为。目的是要教导门徒怎样禁食。



论真财宝(太6:19-21,路12:33)

之前(太6:1-18)曾提起「赏赐」的事,因此这里也谈什么是真正的赏赐。

在那时,地上所积的财宝有名贵的衣服; 这些是虫可以蛀咬的,和值钱的具皿(铜铁所作的用器); 这些是会引起贼来偷的。天上的「财宝」; 犹太人认为是将来的天国里得主的赏赐,是不会坏,贼也偷不到。

「财宝在那里...心也在那里」说明一个人认为重要的财物,心就会留在那里。目的是教导信徒要对神专一服从。



论心里的光(太6:22-23;路11:34-36)

在路加,这一段是连接"作光"的讨论(见太5:15)。可能马太是因为之前曾讨论"生命的方向"而把"心里的光"排在一起。

在旧约,眼和心代表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方向(见申15:9)。「嘹亮」原文是指专一的服从(诗101:2「完全的心」)。「全身光明」在亚兰文是指「全身发光/发出荣光」的意思。只要一个人的"生命的方向"不是在于神,就会进入可怕的黑暗。



论专一的事奉(太6:24;路16:13)

在路加这段经文是出现在"不义的管家"之后。马太似乎是为前两个讨论作结论谈话。

「事奉」是服侍。当时奴仆的服事,也只能服事一位主人。「玛门」犹太人指财利。说明信徒不可能专心的事奉神又事奉金钱。



论忧虑(太6:25-34;路12:22-32)

「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」和在教会内的信徒来作比较; 说明那是属世的。

「他的国」是指神的主权和旨意的施行;

「他的义」是指遵行神的旨意过义(圣洁)的生活。



论论断(太7:1-5;路6:37-38)

这段的结构也是犹太人的辩论形式: 先是一个前题,然后是神学的解释, 接着是两个例正来说明这辩论。

「也怎样被论断」是指神的审判。按照犹太拉比的说法,神按照两种“量器”来审判世界 - 慈悲和公义 (Lev.R.29:3)。

「刺」希腊文是指细小的干木削。「梁木」是指支持建筑物的大木方。这里讽刺的说,如果你没有能力拿掉自己的缺点,就不要去指责你弟兄姐妹的过错。



论偏见(太7:6)

外邦人所养的狗是犹太人所卑视的。指明门徒不可以乱把「圣物」给那些不尊敬和不欣赏的人。不能确定「圣物」指何物∶有指福音、有指属灵的东西。信徒必须如前所教导,小心衡量以后,才决定否要把圣物给这些人。



论祷告(太7:7-11;路11:9-13)

在路加福音,这段经文是紧接主祷文和夜里向朋友祈求的谈论之后; 这比较配合路加的上下文。

「祈求...寻找...叩门」说明那种的恒切和坚决。这祈求也指明是那种「父--子」的关系。



金律法(太7:12;路6:31)

圣经学者们称这为"金律法"。总结了「律法和先知(也就是圣经)的道理」。可反映出耶稣所提出的律法是积极性的。



两条门路(太7:13-14;路13:23)

两条门路的观念可以在申30:19和耶21:8中找到,也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会常用的观念(Didache1:1;Barn.18:1;4Ezra7:7;Test.Asher1:3,5). 在犹太文件中它是用来教导初信班的人。进了窄门的人就是进了天国,也是进入永生。



论假先知(太7:15-20;路6:43-45)

这谈话为当时教会提供了辨认假先知的方法∶就是从他们的果子认出他们来。

假先知是指在教会中的假先知。主有预言他们的来临(太24:11,24)。在<十二使徒的教导>一书中注重辨认假先知的教导(11:7-12)。假先知很容易被当着是善良的绵羊,但却是「披着羊皮的狼」。

果子,也就是指他们的行为。<十二使徒的教导>(Didache)中说(11:3)∶按他们的行为,真和假先知可以辨认出来。



论真假事奉(太7:21-23)

「当那日」指末日审判的日子(玛3:17-18)。

「主」是门徒对耶稣的通称。也是当时教会中对耶稣基督的称号。相信当时有许多人常说「主啊」的人不一定是真的信徒。

遵行天父旨意,应该是指耶稣的教导; 登山宝训含有这些教导。



两种根基(太7:24-27;路6:47-49)

整个登山宝训是以一个两种根基的比喻(路加这样说)来作结束。重点在于听道要行道。听明的人,就是听道会行道,就如把房子建在盘石上。

盘石在这里是代表耶稣的教训,把根基建在盘石上就是说要门徒服从这些教训。



结语(太7:28-29;路7:1;可1:21-22)

每一个谈论(discourses)都有清楚的结语(太11:1;13:53;19:1;26:1)。

耶稣的教训像有权柄的人,不像他们(犹太人)的文士一般常引用许多拉比的话; 耶稣教训是直接说「我实在告诉你们...」,不像文士们必须∶「按某某拉比所说的...」。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